8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华瑞受邀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文物馆会议室做题为《〈回望贺兰:西夏文明史再研究〉的写作》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程民生教授主持。

李华瑞从《回望贺兰》一书写作缘起讲起。他讲述了自己从研究生时期便投身西夏史研究的个人经历,以及在西夏故地生活的过往人生,以此表明这本书是对自己三十年来西夏史研究历程与故乡眷念之情的回顾。他提到西夏陵申遗对相关研究的激励以及西夏文明史研究所秉持的政治原则等,都成为推动本书写作的因素。随后,李华瑞对西夏文明的概念作出界定,他认为,西夏文明是西夏对汉唐时期河陇、河套地区华夏文明的重建,并从华夏文明的四大方面——早熟的官僚体系、以儒家和道家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汉化的佛教与汉字文化圈,阐述了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西夏对河陇、河套地区华夏文明的重建意义。接着,李华瑞对“西夏是一个中亚国家”这一错误学术命题展开分析。他指出,俄国、欧美学界的这一误判,源于对“唐古特”(Tangut)概念的曲解:一是尚无材料能证明党项族属与“唐古特”所关联的突厥族属存在直接关系;二是“唐古特”一词实际是汉语“党项”的译称;三是俄罗斯人持有错误的中亚观;四是西夏文明的特质与中亚文明存在本质差异;五是俄罗斯研究西夏的学者对汉文献的解读能力较弱。接着,李华瑞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回望贺兰》一书的新视角与新观点,一是探究西夏对于华夏文明的作用;二是分析党项族的社会发展交融及党项羌拓跋氏政权的性质;三是梳理西夏故地的前史;四是考察吐蕃对唐中后期西夏故地的影响;五是阐释西夏美术考古中的文化基因。最后,李华瑞对西夏文明史研究的范式进行了思考。他提出,首先要重新思考非汉文与非西夏文史料的价值,同需关注西夏建国前后文明形成的区别以及西夏汉化与西夏文明的区别。他认为应重视西夏文明形成过程中华夏文明的复兴,需要重新评估西夏文明发展中多重文化影响与华夏文化的核心地位。

本场讲座中,李华瑞从《回望贺兰》一书出发,结合自身深耕西夏史研究多年的经验,深入论述了西夏文明史研究的内涵与意义。讲座结束后,他与在场师生展开热切交流。